可以说,以前的他“名不见经传”;但是,他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近两年,他的事迹,不仅常常出现在当地的新闻媒体上,还出现在省级报刊上,更有甚者,国家级媒体《光明日报》也报道了他的事迹。
而最让他脸上增光的是——全省优秀第一书记。
【沈浩强入户调查】
背负使命远征
他“抛妻别子”毫不含糊
他叫沈浩强,现年38岁。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资阳市委宣传部工作,后升任宣传科科长,现为资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
2015年8月,资阳市委决定抽调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沈浩强自告奋勇,要求去最艰苦、最边远,也是宣传部负责的安岳县卧佛镇飞凤村任第一书记。时任宣传部领导不以为意地说,你老婆会不会同意?
领导干嘛开口就问“你老婆会不会同意”,是什么原因?
原来,沈浩强妻子怀孕第二胎,当时已经3个月,且是机关工作人员。沈浩强居然要求去离资阳城区150多公里的乡村当书记,那不是开“国际玩笑”吗?想想,大女儿正上小学二年级,老婆怀着孩子,不仅要照顾大女儿,还得上班忙工作,沈浩强你就能甩手而去?并且,时间是2年,可不是十天半月就了事!
再说,扶贫可不是轻松“好耍”的事儿,干得好,也许可以得到好评,干得不好,那是要问责的。一旦问责,前途可就难以料定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庭,主要的是妻子是不是同意,领导深知他的家庭情况,所以开口就是“你老婆会不会同意”。
领导的疑问无可厚非,沈浩强没有过多解释,只是恳请领导满足他的要求。并说,这个事情还要请领导“保密”,如果家人问起,别说是我沈浩强“主动请缨”,而要说是“组织安排”。妻子也是在组织的人,只要是组织安排,家人即使有意见或怨言,一般也会服从。
沈浩强“去意坚决”,领导只好同意。他回家把自己要去150公里外的贫困村当书记的“组织决定”向妻子传达后,妻子瞪大眼睛有一会儿没回过神来,过后妻子不无怨气的问“领导不晓得你的家庭现状吗”?沈浩强说“可能不晓得吧”。妻子说“不晓得你就该解释一下噻”!沈浩强说“这种情况怎么好向组织讲价钱”!妻子也是在组织的人,一般情况也确实不好和组织讲什么价钱,所以虽然心里有怨气,但也不好怎么样。夫妻俩只好商议,各干各的事。临产前妻子回简阳娘家,至于大女儿,妻子挺着肚子肯定照顾不过来,沈浩强就到学校,找到班主任,让孩子寄宿老师家。
就这样,沈浩强怀着满腔热情、背负特殊使命,奔赴脱贫一线,成为了一名脱贫攻坚的“战士”。
【技术人员讲解果树修枝技术】
治贫先治根
脱贫攻坚必须先“攻人”
怀着满满的信心,沈浩强来到安岳县卧佛镇飞凤村担起了第一书记的担子。连日来,他顶着烈日、早出晚归,很快摸清了飞凤村的基本情况。
飞凤村位于安岳县北部、卧佛镇西面,距离县城24公里,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共510户1560人,有党员32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268人,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飞凤村全境山势连绵,水源匮乏、设施落后,可用作耕地面积1695亩,人均耕地不足1.1亩,致贫主要原因为缺路缺水、缺技缺资、因病因残、无劳无养四个方面。
接着,沈浩强连续几个晚上几乎是通宵达旦、挑灯夜战制订了工作方案,为飞凤村脱贫绘制了一幅美好蓝图。在他看来,只要上级批准了他的设计蓝图,他就可以带领村民大展拳脚,撸起袖子大干快上,迅速摘掉飞凤村的贫困帽子。
然而,一个小小的“意外”,给沈浩强泼了一盆透心凉的冷水。因为要忙于村里各种事务,他安排村副主任去县上送那幅浸润了他心血的“计划蓝图”。但是等了好几天,上级毫无回音。一打听,上级说根本就没收到什么计划蓝图。问村副主任,副主任无奈告诉沈浩强说,那天骑摩托车去县城时,有人要“打摩的”,就做生意送客去了,至于那个计划蓝图,压根就“搞忘球了(四川方言,忘记了的意思)”!
脱贫攻坚,对于贫困村来说,可以说是天大的事,居然就被副主任不当一回事“搞忘球”,这无疑给了沈浩强当头一棒。这样的班子成员,怎么能为村民脱贫着想,怎么能把村民贫困的帽子摘掉?
沈浩强进一步了解到,村主任因病去世后,村里其他领导基本就是一盘散沙,人人都是自己为自己打算,没有谁愿意为村民脱贫做点贡献。村干部不为群众着想,群众也就不相信干部,更别说拥护干部。干群关系也就十分冷漠而紧张。
其实,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摸底工作中,沈浩强就已经掌握到村里贫穷的根源在于:人心不齐,人无大志,不是村民不想富,而是不知怎么富。说一千道一万,没人带头。
从前人们常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今的状况是,车头好像没有轨,不知该往哪里跑?沈浩强深刻地认识到,治贫先治根,治根必治人。
世间万物,人的因素是第一位。
脱贫攻坚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自己这个第一书记再怎样努力,也仅仅只有两年时间,更长的时间还要当地组织,还要靠群众自身。如果不依靠基层组织,不依托骨干队伍、不依靠群众力量,纵然第一书记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单独完成。
因此,沈浩强暂且放下脱贫工作的具体推动,首先是全力扭转班子落后局面。
沈浩强没有对副主任不把脱贫工作当一回事的过失放在心里,更没以此为借口多说什么。因为全村从村干部到村民小组长,人人都比自己年长,人人都有脸有面,自己年纪轻轻不可能放下脸批评甚至训斥某人。
沈浩强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党的制度优势和监督职能。首先,开展自我检查、自我批评,在此基础上然后互相谈心交心,互相提出希望和建议。思想问题解决后,大家一起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班子成员分工、严格干部值班制度、开展干部绩效考评,坚持工作任务定责、定时、定人“三定”原则。村上成立监委会,由监委会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跟踪监督和定期通报。
同时,充分结合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度,对不履职、不作为的村社干部,由平时照顾年龄、面子不好批评,转化为自我整改、自我批评,对屡犯不改的村社干部实行诫勉谈话,三次以上报镇党委研究处理。
解决了村支部战斗堡垒和村社班子问题,紧接着就是解决党员队伍的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飞凤村有32名党员,这些党员党龄都很长,他们当初入党时都是积极向上、愿意为群众做贡献的。这些年来,由于组织涣散,党心民心向背,许多人信仰缺失,因而没再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但是,这些党员的本质是好的,思想基础是向上的,这些人而今仍然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最好力量源泉。
对此,沈浩强把全村党员组织起来,重温党的誓词,鼓舞他们在有生之年为后辈子孙留一点念想。虽然他们大都年龄偏大,甚至身有这样那样的疾病或不适,但是他们的思想还很活跃,他们当年积极上进的思想劲头还没完全消失,他们的人生经验更是宝贵的财富,只要他们积极发挥余热,有点子出点子,有能力出能力,哪怕是“动嘴皮子”提建议和意见,只要能为脱贫致富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就一定受到村民爱戴,一定会为儿孙辈记怀。
提升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不是长远之计。长远之计是发展后备力量。作为第一书记,毕竟只有2年时间,自己走了,得为村里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扎扎实实培养后备力量。飞凤村多年迟迟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充实班子成员,因而不能有效开展工作,致使村里工作停滞不前,村民致贫日益严峻。为此,沈浩强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建立“1+2+N”的人才递进培养机制,即:在群众中物色优秀村民将其着力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或创业致富能手,再进一步培养成村三委后备干部,达到不断充实基层战斗堡垒的目的。在其担任村第一书记的两年间,已发展4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3名创业致富能手、2名三委后备干部,其中1名后备干部换届中已进入村委班子,为该村的长足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基础设施、产业发展
齐头并进直奔致富路
有了强有力的班子队伍支持和积极向上的广大群众呼应,沈浩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自然就游刃有余。
在飞凤村的摸底工作中,沈浩强感觉,飞凤村穷困的根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很差,二是没有致富的产业支撑。2015年柠檬均价2元/斤时,飞凤村只能卖到1元/斤,主要是道路不便,运不出去。常言所说的“要想富,先修路”,可是改革开放至今三四十年了,这句话在飞凤村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道路成了制约村里脱贫致富的瓶颈,必须迅速解决,否则脱贫就是空话。
沈浩强下决心解决道路问题。第一次召开调研座谈会时,一位老党员说,这一辈子就三个愿望: 硬化通社路、安装自来水、接通天然气。然而飞凤村全村社道20余公里,若全部硬化,预算投入资金需1000万元以上。村里干部听到这个数字就“摆脑壳”,大家认为,这么大笔钱从哪里来,别说1000万,就是300万都拿不出来。沈浩强却没有因为这笔资金太大而畏缩,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他这个第一书记的决心大小,直接影响到干群的情绪。士气可鼓不可泄,他向干群表态,资金由他想办法,村里干部们全力以赴积极做好修路准备!
带着全村人民的殷切期望,背负1000万巨资的艰巨任务,沈浩强整理思路、提振信心,着力从用好专项资金、用活帮扶政策、用足单位资源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向友好部门求助、向扶贫机构协调,除扶贫专项拨款200万元之外,先后争取到国土整理、移民后扶、新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共计1500万余元,从而基本解决了长期制约飞凤村脱贫致富的基础建设问题,硬化社道7.03公里,新建社道2.4公里,新建蓄水池37口,整治山坪塘4口,安装路灯11盏,危房改造14户,安装天然气40余户,并积极推进自来水安装工程;通过国土整理项目,完成13公里社道硬化工程,并集中建设400余亩自流灌溉种植示范园。
解决制约飞凤村脱贫瓶颈的同时,沈浩强还积极思考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飞凤村地处安岳边远山区,消息极为闭塞,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眼界都不开阔。对此,沈浩强带领培养的创业致富积极分子和村社领导到雁江的晏家坝、明月村等十几个由穷变富的村社考察,一方面让大家开阔眼界,另一方面也从中吸取产业发展经验。并将考察学习形成为一种常态,每月或每个季度集中组织一次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先后围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新村建设赴十余处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不断拓展村社干部发展思路和工作视野,促进脱贫致富向纵深发展。
通过学习考察,吸取先进村社的先进经验,沈浩强结合飞凤村的实际,大力推进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他以国土整理项目为契机,整合多方资源,创新“专业组织+集体经济+党员示范+群众入股”模式,建成了以晚熟柑橘和生态柠檬为主导的两个标准化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并通过园区示范、业主带动,连片发展等方式将种植规模达到1000亩以上。在他的动员下,夫妻二人在外打工、每月可挣10000元以上的杨四军,看到村里的变化和发展前景,毅然回村流转150亩地发展晚熟柑橘,并在柑橘林下喂养1000只鸭,还套种辣椒,第一年就实现了营收平衡。果园投产后,预计每亩可达万元的收入。
在寻求产业发展的同时,沈浩强还吸取其它脱贫攻坚村社的经验,巩固壮大农村庭院经济发展规模。他积极与安岳县五凤庭院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资阳市临丰生态农场、四川省军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通过订单销售模式,大力促进全村庭院经济多样化和规模化发展,确保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
为了扩大销售市场,寻找销售出路,沈浩强还在网上建立销售平台,为今后产品销售打下了网上销售基础。
农业产业发展,必须技术做保障。沈浩强积极开展农业种养技术培训服务。他以农民夜校为平台,每月定期开展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专题讲解晚熟柑橘、有机柠檬周年管理技术;大春水稻、玉米,小春油菜、蔬菜等粮食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鸡鸭鹅小家禽和生态黑猪养殖技术等。通过培训,优化落后技术,提升种养效率,增加劳动收入。
【村民开展体育活动】
精神脱贫
多举措致力打造新村新人新面貌
贫困村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常言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人越穷,就越是没有志气,没有底气。而今人们常说,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物质上的贫困可以用钱解决,但是精神上的贫困却不是一朝一夕、简简单单可以用钱解决。
扶贫攻坚,既要解决物质脱贫,更要解决精神脱贫。担任飞凤村第一书记第一天,沈浩强就在思考,自己担任第一书记的时间非常有限,飞凤村怎样长足发展,村民曾经的“等靠要”思想会不会“余孽再现”而阻碍今后的发展。那种“等靠要”的思想,其实就是致贫的精神贫根,因此,要使飞凤村永脱贫根,就必须给村民灌输精神食粮,从精神上彻底脱贫。
为使村民精神脱贫,沈浩强想了很多点子,采取了多种措施,两年来在基础建设脱贫和发展产业的同时,致力于精神脱贫。
大力开展村社干部队伍“请进来走出去”教育培训工程:
充分结合三会一课、党员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邀请学者专家到村进行专题讲授,不断提高村社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目前,在村两委和后备干部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名、高中学历4名,具备熟练操作电脑和文字写作能力,各项工作均排列乡镇前茅。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员为代表,每周一次党员志愿服务,通过活动开展,始终贯穿“红橙黄”三色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感恩奋进;成立飞凤村脱贫攻坚自愿服务队,下设农技服务队、舞蹈宣传队、治安巡逻队,定期开展农技服务、政策宣传和安全巡逻活动。
积极开展文体汇演活动。定期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村民运动会和三下乡演出活动,在文体娱乐活动中,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向心力。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业致富能手、脱贫攻坚先锋评比,通过评比活动有效转变广大群众“等靠要”思想,不断激发爱业创业激情。
扩大农村书屋,把村民的兴趣爱好吸引到读书学习上来。沈浩强积极活动,求得新华文轩资阳分公司的支持,为农村书屋赠送了5000多元的各类书籍,为村民提供了若干农业技术知识和精神食粮。
大力开展农民夜校,创新教学形式,着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农民夜校”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的联合开展,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农民夜校”结合文明创建活动的联合开展,进一步增添教学课程的参与性和趣味性;通过“农民夜校”结合志愿服务活动的联合开展,进一步提升教学形式的灵活化和实用化。
在沈浩强的努力下,飞凤村群众文化阵地建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整合建成了集农村卫生室、便民服务室、农村电影院等为一体的村级综合办公场所,整合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飞凤村文化广场,并以办公场所和文化广场为重点,对新村聚集点进行美化、绿化、亮化打造。
艰辛的付出必有可喜的回报,飞凤村顺利实现了脱贫。由于沈浩强担任第一书记的许多做法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他的事迹不仅常被媒体报道,他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
本文图片由沈浩强提供